最近开始读《心流-最佳体验》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老早之前就听过了,然后我想的是如果说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个让我专注的方式,因为我最近没有怎么专注,所以我想找到一个专注的方法,这也是我重新开始看书的原因。我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认真看过书了,每次都说要认真看书,但是我一直没有开始,自从我遇到问题,我就会开始看书寻求答案,这也是我以往看书的动机之一。
然后心流这本书呢,它不仅仅讲了专注的技巧,更多的是告诉你,专注能带来幸福、平静以及满足,我们只需要想着我们能获得幸福,就能进入到专注。
里面有个特别有趣的观点:如果我们去挑战一些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那么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就会进入到心流状态。比如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可以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进;或者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尝试把它做得更快、效率更高。当我们专注于思考如何达成这些小目标时,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心流,达到专注的状态。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看书,第一天看10分钟,第二天就看11分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递进任务,我们只要每天给自己增加一点点挑战。因为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我们就很容易专注其中,全身心地去完成这个小目标。
这个又我想到玩游戏的时候。
我们在匹配实力相当的对手的话,我们会很快的进入心流,进入战斗,不管结果是输还是赢。输了稍微有点挫败感,但是没有太大的挫败感。那如果赢了的话,当然是很顺利会非常舒服。
但如果是我们碾压别人,那你还没打到一半,你就会觉得很无聊,你就进入不了心流,你会觉得厌烦。那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实力比我们高很多的对手,那么我就会感到焦虑,因为打不过,然后又很无聊,不能结束游戏,队友也不投降,就会很焦虑。
那我们如果遇到一个实力稍微比我们高一点的和实力和我们差不多的对手,其实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实力稍微高一点的,更容易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因为他们会给我们看到赢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非常专注的去应对这场游戏,如果最后赢下了,那就是最好的多巴胺,你想想如果没有赢下只能遗憾失败,也没有这么难受。
说到玩游戏,其实玩游戏就是升级你的数字面板,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办法升级我们的数字面板呢?
还真有这一回事,有一个概念叫做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活中各项需要改进的指标记录成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改进,改进完之后继续循环:记录→改进→记录→改进。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很熟悉?这不就是做实验的过程吗!换句话说,量化自我就是把自己变成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的数值变大、变好,这不就像游戏里升级数字面板一样吗?也就是现实版的系统文小说。
关于数值提升这一方面,我又想起了另外一本我看过的书《原子习惯》,应该是一本非常火的书。它里面讲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养成一个习惯,你可以从最微小的动作开始,比如说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只看一页书,甚至你只看一行书都可以。这里面关键的逻辑是,只要你开始坚持,你就会不断地成长。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你每天只看一点东西其实是不会带来任何成长的。但为什么我前面又说你会不断地成长呢?这就跟人性有关系了。人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人是贪心的,只要你在坚持的过程中稍微发现了一点乐趣,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更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
然后我们再绕回来,回到心流上面。心流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把无序的东西有序化,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那我们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呢?答案就是从一个简单的小习惯开始,把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面,每天不断地去挑战自己,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