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以我的这篇文章为例,把整个过程截图下来。
先在 Cursor 或者 VS Code 里面开个文件夹,然后把你所有写作的内容都放在里面,这里我们使用 markdown 格式的文件。
先用 Wispr Flow 语音转文字(或者其他类似的语音转文字的工具)把自己的一些思路转录下来。
你的文字会非常潦草比你手打的还要潦草,会长成现在这个样子。
然后使用 Claude Code 开始读取你的文件,先让它修改错别字,然后把整体大概架构划分一下。
然后针对不同的段落开始思考如何修改,反正尽量让它保持你的原汁原味,不要太结构化,因为 AI 最擅长的就是把你东西结构化并且让它长的向教程或者论文一样。这就导致会公式化,也就是所谓 AI 味比较重。
当然有些比较偏向科普知识方面的东西,你可以让它结构化一点,逻辑强一点,这样让读者看懂。
给一些概念词打上粗体的符号,就是高亮一些重要的概念词。这样可以让读者在看你文章的时候能抓住重点。
然后你的文章就会从草稿变成这样
接着去读每一段它给你分好的结构,你去把错别字、逻辑通顺的给它改了,可能 AI 给你改了,但是你要去看一下它有没有给你改错。
之后别去改你觉得写得不好的东西——当然这里的写得不好的指的不是错别字、逻辑通顺的问题,而是所谓的觉得自己写的很差——因为这个就是你的风格,你的风格是在成长的,这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不是 AI 写的。
大部分人读的书不多,写的不好很正常,写得好又逻辑通顺,又没有 AI 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也是我所欠缺的,读的少写得少。
不断的修改整理,然后重复这个流程,一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
当然,Claude Code 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它不像 Cursor 一样可以针对某一行来修改。不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从 Cursor 来做了,每个月20 美金的单独修改几个小东西的话还是足够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法像 RAG 一样可以关联很多的笔记或者说很多的文章。
我们需要放下你对电脑说话的羞耻感,不要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因为 AI 会帮你整理错字或有不通顺的逻辑。这个也是代表我们是人类的一种方式,意味着这不是百分百 AI 写的,现在我看到很多一看就是 AI 从头写到尾的我就不想看了,反而它有点潦草那种我就觉得是自己写的,会有自己的思考,我会去认真看。
这里我们的定位就是漫画家一样,AI就是我们的助手,去帮我们填充颜色、打上文字气泡。
故事和画风这些都是我们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在用 AI 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让它保持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注入灵魂。它可以帮你修改错别字,修改句子的逻辑,但是绝对不能替代你思考。
AI 只是辅助我们写作,并不是 AI 替代我们写作。
最后再补充一点,作为在家里办公或者独立开发者,使用语音转文字对我们绝对是有好处,能让我们多说话,也会帮助练习到我们说话的技巧和口语表达。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写更多的文章,能让我们多写,不害怕去写。